國際物流傳統的采購模式
傳統的采購重點往往放在如何和供應商進行商業交易的活動上,其特點是重視在交易過程中對供應商的價格進行比較,通過供應商之間的相互競爭,從中選擇價格最低的合作者。在這個過程中雖然質量、交貨期也得到了一定的關注,但對它們的控制往往是通過事后把關的方式完成的。傳統的采購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四個缺陷:
(一)信息不對稱
在傳統的采購管理過程中,采購方為了能夠從眾多的供應商中選擇一個最佳的供應商,保持其在供應商選擇上的主動權,往往在信息公布上會有所保留。另外,各供應商為了各自的利益,在與其他供應商交流時也會盡量避免自身的信息外流。這樣就造成了采購方、供應方都無法進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其決策過程是非信息對稱的博弈過程。
(二)事后質量控制難度
在傳統的采購管理過程中,質量和交貨期兩個重要的因素是通過事后的控制來實現的。由于采購方不可能參與供應商的生產管理過程,事后控制往往會帶來較多的糾紛。
(三)供需雙方競爭多于合作
在傳統的采購管理過程中,供需之間的關系是暫時的。這種暫時性導致雙方缺乏合作和協調,采購過程中往往相互抱怨與扯皮,浪費時間和精力在處理日常問題上,增加了雙方運作過程中的不確定性。
以上關于“國際物流傳統的采購模式”的知識,小編已經給大家詳細介紹清楚了,希望可以給大家幫助!了解更多關于物流知識,請隨時關注東鑫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