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物流機械效益評價指標體系的原則是什么?
在未來物流快速發展過程中,物流機械的運作是否科學、合理,對整個物流系統能否充分發揮出其經濟效益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直接影響著整個物流系統水平的發揮。因此,對物流機械的作業效益進行分析和評價,具有很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1)設計評價指標體系的依據。設計物流機械管理效益評價指標體系的首要依據,是物流機械管理的基本任務。即評價指標體系,必須根據物流機械管理的基本任務來設計,通過評價,能夠正確反映機械在完成物流作業任務方面所達成的效益。
(2)物流機械的管理水平。物流機械的管理水平之所以是設計效益評價指標體系的依據,是因為各種物流機械能為評價工作提供什么樣的信息以及信息的數量、質量,決定于物流機械的管理水平。評價指標體系要設計得切實可行,就不得不考慮能否獲得評價信息,不得不考慮對物流機械的管理水平。
(3)設計評價指標體系的原則
1)科學性原則。指標及體系要能客觀反映事物的本來面目,與所反映的實際情況相一致。評價物流機械作業效益,必須遵循物流活動的基本規律,特別是經濟活動的規律,使物流機械作業與物流可持續發展和建設規律的要求相一致。
2)可行性原則。簡單易行,數據易得到,便于統計計算,便于比較,易于掌握和使用。
3)協調性原則。指標間應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協調、相互補充,指標間不能相互矛盾。
4)系統性原則。物流機械作業系統是一個復雜的系統,評價物流機械作業效益要采取系統分析、綜合評價的原則。物流機械作業效益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由多種要素構成,一個完整的評價應系統、全面地反映出物流機械作業效益的各個方面。評價時,既要考慮反映現狀的要素,也應考慮潛在的要素;既要反映物流機械作業的自身系統,也不能忽視與之相關的其他系統。
5)可比性原則。效益的分析評價實際上是對指標的比較,指標的設計應具有縱、橫可比性。物流機械作業效益水平的高低,通常與作業人員的綜合素質、機械的配備水平、維修保障的能力、投人經費的數量等方面密不可分。既要保持各方面效益評價的差異性,又要保持評價的同一性,就必須使物流機械作業效益的各方面評價指標具有可比性。各方面評價指標可比較的能力是建立在評價指標可量化和無量綱化的基礎上的。因此,對評價指標進行量化和無量綱化是進行物流機械效益評價的基礎和前提。
6)可操作性原則。物流機械作業涉及物流活動的方方面面,對其進行全面地評價,不但要進行定量分析,而且還要進行定性分析。提高定性分析的可操作性,是順利完成物流機械作業效益評價的前提。對于定量分析而言,通過一定的數學模型和必要的基礎數據及資料,評價結果能夠計算出來。而對于定性分析來講,要提高評價的可操作性,必須通過適當的方法對定性指標進行量化處理,把科學計算與經驗判斷結合起來,盡可能用數據來反映評價結果。
7)重要性原則。評價物流機械作業效益的過程,就是把經濟指標和成本指標兩者聯系起來并加以權衡的過程。既要考慮保障物流機械所必需的成本支出,又要考慮盡量降低成本消耗,注意經濟尺度。當然,這并不是說,經濟消耗指標和成本指標必須平分秋色,也不是某一項內容始終占主導地位,而應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消耗指標和成本指標在效益評價中的地位,并沒有一個絕對的比例值。對于反映評價對象的重要方面,評價指標的設置應盡可能周詳,必要時可單獨設置評價指標。反之,對次要方面的評價,指標的設置宜簡明扼要,而對于可設、可不設的評價指標則應堅決摒棄。只有這樣,才能抓住問題的主要矛盾,使評價結果能正確反映被評對象的真實情況。
8)穩定性原則。評價指標確定后應在一定時間內相對穩定,不宜經常變動,應用一段時間后再總結完善。
以上關于“設計物流機械效益評價指標體系的原則是什么?”的知識,小編已經給大家詳細介紹清楚了,希望可以給大家幫助!了解更多關于物流知識,請隨時關注東鑫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