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物流基礎設施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由于目前一定程度上存在對發展現代物流的整體把握不夠準確的問題,造成了對物流基礎設施本身功能的理解,以及物流基礎設施在推進現代物流、經濟發展中作用的認識存在局限,在推進物流基礎設施發展的手段和方式上也存在偏差,使得在物流園區(基地、樞紐)、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建設和發展上存在較大的盲目性,部分地區在物流設施規劃、建設中,部分物流設施項目在運作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圈地”行為,造成了在物流設施建設上的爭議,使得有關政府部門和企業對物流設施以及現代物流能否健康發展產生了憂慮。如何盡快形成各種物流、運輸、倉儲設施的綜合開發和資源整合與利用局面,是政府在推進現代物流發展和營造物流發展的基礎運作環境時的出發點和歸宿。從物流設施建設和發展的角度,其核心就在于必須以物流的理念為指導,使相關產業(包括設施)在相互融合的基礎上創新發展思路。因此,在建設過程中應注意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1)避免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發展偏離正確的軌道。當前,我國物流發展水平和效率還不高,對既有交通運輸場站和倉儲設施利用還不充分,如果大量占用土地和投人較大資金進行物流設施的建設,不但會造成重復建設,還會大幅度地提高物流成本。特別是“圈地”造成的炒地皮現象,對物流的發展極為不利,也不符合新的發展觀的要求,必須從土地審批和建設管理等方面予以制止和控制,防止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發展偏離正確的軌道。
(2)避免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偏概全。在規劃和建設物流基礎設施時,政府部門需要對現代物流概念的基本內涵進行更深入的了解和把握,以便認清物流的發展到底需要什么樣的條件?物流發育、成長需要什么樣的環境?避免一味在具有專門物流功能的設施上做文章,而忽視了建立高效物流需要完善的市場體系支持,需要交通運輸的通暢性、高效性支撐,以及清除相關環節的障礙等。如果在建設過程中對物流基礎設施的過分追求和缺乏綜合考慮及規劃,必然會干擾交通運輸、倉儲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發展,就會影響物流系統的有機組成和健康發展,從而影響現代物流目標發展的根本實現。
(3)避免夸大物流基礎設施的設定功能。目前,關于建設物流基礎設施的基本理由是,貨流中心與物流中心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建設物流設施僅僅是滿足工商企業在供應鏈管理中對相關物流活動進行集中組織與管理運作的需要,雖然能產生物流組織中的貨流集中現象,并不等于能夠搶占貨流中心的地位。單個物流基礎設施是不可能完成供應鏈全過程中的各項功能的,或不能經濟地提供這種功能。物流可以幫助貨流中心實現相應的地位鞏固和提升服務的目標,但物流基礎設施本身很難具備其設定的如此宏大的目標。
(4)加強新建設施在規劃上的宏觀協調和功能的整合。按照物流組織需要,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在土地資源的約束不斷加大的情況下,若不能處理好各種基礎設施發展規劃之間的關系,將不利于相關設施的發展,并產生嚴重的相互制約和干擾。
從社會供應鏈的角度,物流組織功能主要是在運輸場站和倉儲服務支持下實現的。這種滿足物流管理需要的運輸、倉儲的組織與服務,在現實的經濟發展環境條件下不需要獨立進行,原因在于,各類運輸場站與工業、商貿流通的倉儲設施在服務對象上具有相當大的范圍統一性和對象統一性,只要充分考慮滿足現代條件下經濟運作的基本特點和服務需要,專門化的物流設施與交通運輸、倉儲等專業化設施完全可以在規劃上進行綜合考慮和協調,使滿足物流服務需求完全可以通過運輸場站、倉儲設施的合理布局和功能設置而實現。從這種理念出發,雖然推進現代物流的發展需要積極制定政府規劃,規劃中必須確立物流基礎設施的發展重點與空間布局,但是,物流基礎設施規劃應是在綜合考慮相關專業化設施規劃的基礎上確立的,實際上是進行相關規劃的宏觀協調和相關功能在規劃層面的整合。
鑒于上述原因,作為推進現代物流發展和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手段,應從整體戰略的高度進行相關規劃的協調,理順規劃的關系,使物流規劃、不同運輸方式的場站建設規劃、工業及商貿流通行業的倉儲設施規劃能夠有機銜接和配合。在銜接和配合中,物流規劃是資源整合和提高整體設施效率的指導,其他規劃是基礎,是按照構建支持物流組織與發展的環境而進行的規劃。特別是要在以交通運輸場站、倉儲設施的規劃占地為控制目標的基礎上,實現物流功能,防止重復建設和更多地占用土地。
(5)推進物流基礎設施的合理空間布局與功能設施的完善。無論是既有設施整合和綜合利用,還是在新建設施上進行規劃的協調,要真正做到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思路推進相關設施的合理布局和功能完善,需要在以物流基礎設施規劃為指導的前提下進行相關實施上的宏觀協調,改變過去傳統的各自實施規劃的做法,否則將無法推進物流基礎設施的合理空間布局與功能的完善,這種協調的基本思路應當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運輸場站在布局上與物流基礎設施規劃重合時,應使兩者在布局上實現合并建設,并按照物流基礎設施規劃確立的功能和規模進行運輸設施的建設,或依托運輸設施進行滿足物流組織要求的功能拓展建設,避免功能性的重復建設。政府部門要從物流基礎設施整體發展的角度對重復建設具有新的認識,以便加快既有以及規劃的運輸設施的整合,使運輸基礎設施因物流的運作組織而得以更好發揮相關功能,推進綜合運輸的發展和社會整體運輸效率的提升。
2)對于城市生活功能區和工業產業、企業集中區域,在進行倉儲用地審批和建設時,必須通過土地置換方式,導向企業利用規劃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范圍內的相關設施或在規劃區域內進行建設,推進倉儲設施的社會化服務。
3)在城市新的工業開發和商貿功能區域,不再分散進行各種運輸方式的場站建設和立足于企業自動的倉儲設施的建設,而是通過集中進行規劃的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使規劃的相關運輸、倉儲功能得到集中體現。
(6)提高各種運輸服務方式對物流基礎設施的支持能力。為發揮物流基礎設施的組織功能和提高運作效率,推進運輸組織與服務的創新,通過依托專門化物流基礎設施,專業化的運輸站場,發展多式聯運、集裝箱運輸、城市配送等多種運輸方式,并努力降低社會綜合運輸成本,提高運輸的可靠性和效率,提高各種運輸方式對物流基礎設施的支持能力。
首先要重視基礎設施的鐵路運輸功能的建設和形成鐵路與公路運輸的有機銜接,形成公、鐵兩種運輸方式在干線運輸和區域運輸、城市配送上的分工與配
合;其次是依托港口和機場,形成與不同物流需求相適應的運輸組織與服務模式;最后加快公路的快運、零擔、集裝箱運輸的發展,為物流基礎設施在區域中的物流組織功能提供效率與服務模式選擇。
(7)提高物流基礎設施的經營與網絡化服務能力。要很好考慮發揮物流園區、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以及運輸場站、倉儲設施等在區域性及城市物流組織上的功能,按照物流基礎設施發展層次和功能分工,孤立進行設施的開發和建設,其功能和作用將很難得到發揮。因此,需要通過建設模式、運營模式和服務功能創新等途徑,提高單個基礎設施的經營發展能力。同時,更需要積極探索基礎設施之間的發展合作,通過在設施之間開展運輸的網絡化經營,在供應鏈基礎上的合作和分工,提高基礎設施的網絡化服務能力,構建現代物流發展需要的高效率基礎設施體系。
(8)提高物流基礎設施的信息化水平。提高物流基礎設施的信息化水平,可以通過依托大型的、對物流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物流園區、物流中心,開發和建設公共物流信息平臺。需要注意的是,公共信息平臺的建設應當成為物流及相關領域或環節實現信息化的手段,是為了推進這些領域的信息化進程,而非信息化的目的。
(9)提高既有資源的整合和設施的綜合利用。由于物流基礎設施具有服務對象相對具體和需要具有較高的運作效率的特點,現代物流的發展對交通運輸、倉儲等相關領域的要求實際上是如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改善服務。因此,并非所有既有運輸設施均要成為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各種既有設施仍然有其自己的發展空間。首先要從各種既有設施自身的角度考慮對其規模、布局、功能等進行科學整合,提高既有設施的使用效率。其次,考慮到不同物流機械對物流基礎設施的不同要求,在設計、布局時應以滿足物流機械功能的發揮為參考要素。再次,考慮到不同領域物流基礎設施在服務上的可替代性和競爭性,各種既有設施在進行功能轉型發展時,要積極進行跨行業和企業的整合,促進設施的綜合利用。
以上關于“建設物流基礎設施時應注意哪些問題?”的知識,小編已經給大家詳細介紹清楚了,希望可以給大家幫助!了解更多關于物流知識,請隨時關注東鑫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