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的內涵與原理
更新時間:2025-4-13 0:00:01 點擊:95次
我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認為:運輸是指用設備和工具,將物品從一個地點向另一個地點運送的物流活動。其中包括集貨、分配、搬運、中轉、裝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簡單來講,運輸就是指物品在空間上的移動,并且強調是從一個地點到另一地點,集貨、分配、搬運、中轉、裝入、卸下等作業只是實現物資移動的必要條件,而不是運輸本身。盡管運輸的過程中并不產生新的物質產品,但是可以創造空間效用。關于運輸職能是否能夠創造時間效用,泉州物流公司認為目前國內多數的書籍認為物流活動中,物流倉儲職能創造空間效用,運輸職能創造時間效用;個別書籍認為運輸職能既能創造空間效用,也能創造時間效用。考慮到被運輸物資在某種意義上也屬于庫存的范疇,所以筆者認同后一種觀點。近年來,隨著收貨人在最小化安全庫存方面的努力(如準時制動作),交通工具上的在途物資在總庫存數量上的比重越來越大。 動作作為物流的一項基本職能,包括生產領域的運輸和流通領域的運輸。生產領域的運輸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生產企業內部的運輸活動,比如原料、在制品、零配件和產成品在企業內部的移動;別一部分是從原材料采購開始至生產地直接服務于生產過程的運輸。前者有時也被稱為物資搬運,而后者則與上游企業的銷售領域的運輸發生重疊。流通領域的運輸活動,主要是指對產成品從生產領域向消費都領域在空間上的物流性轉移。 運輸原理。規模經濟和運輸經濟是運輸管理必須遵守的兩個基本原理,它們對運輸的效率有著顯著的影響。實踐中,在對不同的運輸方法進行評估時,企業必須對規模經濟和距離經濟的影響進行綜合考慮。由此也可以說,在滿足客戶的基礎上,實現運輸數量和距離最大化是運輸任務的主要任務。 ? 1.運輸規模經濟。運輸規模經濟特指隨著規模的增加,而單位重量的運輸成本發生遞減的現象。通常大型運輸方式(如整車貨運)比小型運輸方式(如零擔運輸)的單位重量的運輸成本要低得多。例如,按照美國《國家公路貨物分類表》顯示,編號為86750的貨物,即鉛條鑲嵌的玻璃,采用零擔運輸的指數是200,而采用整車的運輸指數為70。在美國《國家公路貨物分類表》中,單個產品的分組是建立100這個相對數的基礎上的。100代表了各種產品的平均水平,最高等級可達500,最低等級只有35。一般而言,物資的指數越高則運輸的成本也越高。采用整車運輸之所以會產生規模經濟,是因為相關的固定費用,如行政管理費用、運輸設施設備的投資、裝卸貨時的停車費等,并不隨著裝載規模的減少而減少。因此,伴隨運輸規模的增加,發生運輸成本遞減的現象是客觀存在的。 ? 2.運輸距離經濟。運輸距離經濟是指隨著運輸距離的增加,而單位距離的運輸成本發生遞減的現象。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距離經濟與規模經濟基本相似。運輸距離經濟通常稱為遞遠遞減原則,原因就是同樣的固定成本在更遠的距離上分攤,單位距離的運輸成本自然就會減少。 推薦文章:?泉州到蘇州物流專線,泉州到蘇州貨運公司 ?泉州到無錫物流專線,泉州到無錫貨運公司
以上關于“運輸的內涵與原理”的知識,小編已經給大家詳細介紹清楚了,希望可以給大家幫助!了解更多關于物流知識,請隨時關注東鑫物流。
本文來自網絡,不代表本網立場,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wsdaily.com/wuliuzhishi/article-1137.html